时光过隙,转眼间我的浙师大交流学习生活已过半,细数过去的日子,我很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
在浙江师范大学交流学习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学第一周,我就亲身体会到了紧张的学习节奏和浓郁的学习范围。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理论型的专业课中,近100人的大课,课堂的纪律却仍能像几十人的课堂一样井然有序,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的互动性很高,当任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在座的同学总会踊跃举手回答,课堂玩手机现象也几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多作业都是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形式也多样。
当然,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包括练琴的氛围。刚到学校的那段时间里,我就强烈感受到了琴房的紧张程度。我觉得这跟浙师大特殊的琴房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关系。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琴卡,每张琴卡每个月有60个小时的琴点,平均下来每天只有2个小时的练琴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表,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对于我这样的钢琴主修生来说,每天2个小时的练琴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练琴时间成了一个难题。经过尝试,我总结出来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练琴的效率和质量。以前不限时间的练琴制度,我往往会十分散漫,经常会控制不住开开小差或者玩手机,浪费时间,而在这里,当时间有了限制,再加上专业作业量繁重,在琴房里面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抓紧时间专心练琴,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同时每次练琴前我都会提前计划好本次练琴要完成的作业量,将时间细分到分钟,比如练习即兴伴奏20分钟,练习曲40分钟,乐曲5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琴房的紧张程度还体现在学生练琴积极性极强。琴房挂卡每天分3个时间点,由于练琴人数庞大,琴房紧缺,很多同学会提前半个小时就开始排队,往往等琴房阿姨来开门进行挂卡的时候,门口都已排起相当长的队伍,如果不慎去晚几分钟,琴房早已一抢而空,这个情况我已亲身经历过。走在琴房的走廊里,到处都是连绵不断的郎朗琴声,往琴房里望去也都是卖力练琴的身影。周末我以为会是练琴人数较少的时间,可是琴房依然如周一至周五一样热闹,过来练琴的人络绎不绝,这样的学习和练琴氛围让我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和强大的动力。
在浙师大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专业钢琴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练琴的时间的增加,练琴效率的提高;二是专业小课的老师十分尽责,教学耐心、认真,教学方法针对性强,更加注重钢琴演奏的技巧以及情感表达,对我的提点和指导都让我的专业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还鼓励我参加大型的钢琴比赛锻炼自己,增加比赛、舞台经验。
生活方面,学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学院琴房宽敞明亮,隔音效果很好,每周都会有阿姨进行打扫,相对比较干净整洁;寝室空间很大,设计合理且舒适,周围环境也较好;食堂较多,还设有美食苑,用餐十分方便,选择多样;学校北门设有商业街,各类银行网点、快递、小吃店铺、水果摊位以及超市分布集中,生活购物便利。
以上是我在浙江师范大学交流学习生活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我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这个机会,也很感谢浙师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希望剩下的日子里,我还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