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五月,已过了初春的红粉绿萌,也少了四月的蜂飞蝶振,青果已裹夹在渐郁的绿叶间,新竹正悄悄拔节竞高。五月的江南充盈着蓬勃的活力。
5月9日至15日,为延续老一辈油画家们的艺术足迹,继续挖掘表现江南人文自然的内蕴之美,深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表现语言和学术品质,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与绍兴市油画家协会共同举办“江南如画——绍兴油画家协会会员油画作品展”,这是绍兴油画界一件大事情,也是弘扬江南文化,发展绍兴油画的一次有力展现。
绍兴之美,美在这片秀丽富庶而充满灵性的土地,美在处处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激发了本土油画家们的创作热情,使他们对如画的绍兴产生了别样的浓厚兴致,创作出了一批批令人留恋神往的优美画作。

对中国油画本体发展来说,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引进、学习并自觉把西方油画植入中国大地,并使之生根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进入自觉创造的过程。 宏观来说,中国的油画艺术作为文化形态的脉络,从一开始就面临东西两种文化交织,交融的复杂状况。中国的油画家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欧洲油画艺术精华,又需使之与中华本土文化交流融汇,另一方面,欧洲油画历经600余年的时代变化,而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也需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各自都存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现象。对于这门引进的外来艺术如何在两种文化交流碰撞中,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质和民族风貌,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了油画家艺术探索的理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以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颜文樑、倪贻德、吴冠中、董希文等为代表的生长于江南之地的中国油画家,在引进、吸收西方油画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加关注在油画创作过程中自觉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逐步探索出一条油画本土化之路,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很多倾心表现江南人文自然之情的畅神之作成为当代中国油画中的经典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