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学院动态  ——



中央美术学院王颖生教授在绍兴市文联文艺创作展览中心为广大师生作精彩学术报告
2015-10-27 00:00     (点击: )

2015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传统壁画的当代传承与保护——从大同、洛阳壁画创作实践谈起”学术讲座在绍兴市文联文艺创作展览中心(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321室)举办。本次讲座由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陈浩教授主持,由中央美院造型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国家一路一带协同创新副主任、壁画系教授王颖生主讲,绍兴文理学院的百余名师生聆听了主讲人的精彩报告并与王老师进行了热烈互动。

王颖生教授结合自身及其学生关于壁画的实践,就中国传统壁画的发展流变、实地考察和壁画的绘制方法等作了详尽的阐述。

王教授先是以年代为界,对中国传统壁画,即重彩壁画的发展流变进行梳理:人类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岩画,它从一定意义上可归为壁画的发端,后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金元至明的嬗变,随着朝代的变迁与更迭、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壁画风格由早期的自由洒脱逐渐转换为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特征,画工的技术也更为高超,色彩亦逐渐丰富,以其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多样性和表现思想的深刻性而深受世人瞩目。尤其是在宋辽之际,菩萨造像等出现女像,开始出现世俗化特征。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壁画至宋代走向衰亡,而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山西应县木塔壁画的发现弥补了中国壁画史的缺失。由此让在座的师生们了解了壁画的兴起与落没。在其中,王教授强调现代壁画在空间装饰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对于壁画的传承与保护,不仅仅需要纯绘画的艺术生,还需要各界各级人士的参与。

接着,王教授以自己在不同城市不同古寺的壁画绘制经历,向师生们展示了一些对传统壁画实地考察的照片,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山西朔州崇福寺、山西大同永安寺、山西繁峙公主寺等,感慨壁画得以保存至今的艰辛与不易。王教授反复提到中国雕塑、中国壁画足以与欧洲的雕塑、壁画相媲美。他用“百感交集”一词形容了他看到中国壁画的心情。王教授还指出:中国壁画是一种文化思考,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关注。讲座中,王教授从所需的材料与工具、墙壁的制作、绘制步骤三方面,结合自身实践过程作,以图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与学生们的壁画绘制过程。他讲到壁画是一种表面上简单实际十分复杂的艺术文化,每一次的壁画绘制面积最大可能到达几百坪,他们作业的时间常常长达一年之久。另外,王教授还特意谈及洛阳天堂寺的壁画绘制工作。

最后,王教授讲到了关于中国传统壁画的揭取、修复与保护。他谈到:在历次国家批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涉及到壁画文物保护的占有很大的数量。这些壁画文物遗存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中国艺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断展出的壁画图片,以期引起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然而我们回首百年,自五四运动后中国一代文化先贤们痛感传统文化之弊,倡导西学,引进移植西方学院体制在中国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传统文化自此失缺,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是谁?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何在?在当下的学院教育中我们似乎已经找不到自己!”在本次讲座的结尾,王教授表示:中国壁画是十分厚重的文化艺术。希望讲座能打开一扇窗户,让师生们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壁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关闭窗口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  版权所有 © 2010-2018 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